
我们在认识转氨酶这个问题上普遍存在错误的观念,比如:转氨酶代表肝功能,升高了就是肝炎,正常就说明肝功能正常,这也是治疗肝病的追求目标;转氨酶异常就有传染,肝炎的患者转氨酶正常就没有传染性,等等。
其实,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氨基转移的一类酶,普遍存在于心、脑、肾等组织,种类也很多,尤以ALT(谷丙转氨酶)和AST(谷草转氨酶)最为重要。其中ALT是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转氨作用的,AST是催化谷氨酸和草酰乙酸的转氨作用的。AST在心脏中活力是最大的,其次是心脏,而ALT则以肝脏中活力最大,当出现肝脏细胞损伤时,ALT释放入血,于是血液内酶活力明显的增加。而在这个时候,如果损害的肝脏细胞不多,肝脏完全能正常工作,人体大约只要有1/3的肝细胞工作即可胜任。
但是,转氨酶水平的高低不能完全代表肝功能好坏,至少有以下几种状况大家需要了解。
一、转氨酶水平正常,肝脏损害持续存在。
这种情况多见于乙肝指标持续阳性的患者,转氨酶从来没升高过,可是给他们做肝脏活检却能发现肝脏的炎症反应很严重,有的甚至发展到了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类患者往往在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时检查才得知原发病。同时也见于部分急慢性丙肝的患者。
二、转氨酶水平很高,但属一过性的肝损害。
这个情况一般不会给肝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大多见于服用了某些对肝脏损伤较前的药物,一般在停药几天后就可恢复。有时一次性大量饮酒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有时急性甲型、戊型肝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也会很高,但短期治疗后会很快恢复。
三、黄疸很深,转氨酶不高。
这个情况常见有三个病因:1、胆道阻塞。造成胆汁排泄不畅,此时胆红素会很高,反而转氨酶不高或轻度升高。主要鉴于胆系结石、胆道、壶腹肿瘤的患者。2、重型肝炎。患者早期转氨酶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胆红素在较高水平上,随着病情的进展胆红素越来越高,转氨酶反而下降,出现“胆酶分离”,往往提示病情预后差。3、胆汁淤积型肝炎。往往是肝内小胆管损害造成胆汁分泌异常。
因此,当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病因的追寻,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胆系疾病及其他肝脏的肿瘤、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肝瘀血等。只要查明病因就可尽早充分治疗。
(消化内科 王国栋)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