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时期《老子》一书说:“骨弱筋柔而握固。”这说的就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虽然身体非常柔弱,却能让自己不受外界邪气的侵害,他们的护体秘诀就是双手握固。
事实就是如此,握固可让人进入一种兴奋状态,内心充满仿佛大英雄般的“浩然正气”,从而抵御外邪侵害,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叩齿、咽津、握固、鸣天鼓,是中国道家传统养生四宝。
蔡院长曾给我们讲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动静观》,那里面对“握固”和下肢足背伸练习等有很好的阐述。在蔡院长的倡导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近几年咱们骨科已全面开展“握固”和下肢足背伸练习,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确切疗效。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疾病的患者和广大的健康人群。
上肢不行练下肢,下肢不行练上肢,患肢不行练健肢,四肢不行练大脑,大脑不行练四肢,在骨科此理念已深入人心,通过改换思路,让我们的思维开启了另一扇窗,使骨科病人的康复锻炼从一开始的注重患肢到现在的患肢、健肢并重,甚至是更偏重于健肢,充分凸显它的替代功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切合实际的进步。
那么,握固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呢?大拇指的指尖和同侧无名指的指根部相抵,其余四指从小指依次回握成拳。吸气时紧攥,呼气时松开,如此重复,每一小时握固36次,每天按10小时练习,每日完成360次。一般先教健侧练习,后再患侧。若手部外固定或支架固定不允许手指练习,则先意念性、象征性地练习,外固定或支架去除后再循序渐进练习。
想长寿,疾病好的快,请多练“握固法”!为什么是拇指尖抵无名指根部呢?
古人认为此处正是肝魂关窍之所在,中医学理论也提出“肝主握”。我们看新生的小孩子肝经气特别充足,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固魂”。当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却是“肝魂尽失,撒手而去”的。《黄帝内经》认为,肝脏对应的神明是魂。如果肝气充足,人的魂就会非常旺。这就好像火炉生火一样,柴多了,火才会烧得特别大。火烧得越大,神明就越足。
握固法能抵御外部邪气,促进气血运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各种人群,环境场地不限。
场合一:起床前补充阳气。每天早上起床前的几分钟,平躺在床上,两腿伸直,两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按照我们上面介绍的方法做握固十多次,需注意的是,回握一定要用力。这是针对早上时间比较紧的人的做法。如果你早上的时间比较充足,可先穿好衣服,盘坐在床上(如果床比较软,可选择较大点的椅子)。微闭双眼,自然呼吸,双手握固10~30分钟,可增强你的免疫力,使你免受外界刺激。
场合二:天气突变及疾病流行季节。遇到天气突变或者容易感染风寒季节时,大家可以按上面的方法握固散步,能帮助你驱赶外邪,保存体内的正气。
场合三:寒冷夜晚或者大雾之际。如果你需要在寒冷的夜晚或者大雾天气中长时间行走,可双手放在衣兜中握固,防止外邪侵入体内,避免感染疾病。
场合四:医院探望病人时。许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朋友或家人病了,特别是得了传染病,但又不得不去医院探望。这时,心中难免有顾虑,害怕去医院自己也被传染上疾病。其实,在进入医院门口之前,双手握固十几次,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病魔会远离你的。
场合五:炎炎夏日,室外高温酷热,稍微一动,便浑身冒汗,此时毛孔大开,当我们这样突然进入装有空调冷气的室内或者车内时,寒气便顺着毛孔进入我们的体内,这是我们夏天常遇到的事情,怎么办?有办法,握固就可以起到抵御寒邪之气的作用。
经常“握固”还可以护发养颜,促进骨折愈合。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在发”,就是说,乌黑亮泽的头发能说明你精血旺盛。“握固”能固精补肝肾,能帮助你乌须黑发。肾主骨,所以“握固’也利于骨折愈合,它是骨折后病人康复锻炼的好方法。现在来院诊治的骨科病人,只要能配合的,咱们都嘱其做,形成握固习惯后,终生受益。
养生的方法不在于多,而在于坚持。握固法简单、实用、有效,病人易于和乐于配合,值得推广。让我们两手握固起来吧!
(手足骨显微外 邹恩芹)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