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时候,幽门螺杆菌(Hp)感染都应该根除,不分年龄、不分时间,只要检测是阳性,越早根除获益越大。”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院士在今年全国消化会议中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
在去年底的调查分析中,全国约7亿多人被大名鼎鼎的幽门螺杆菌困扰。不光在中国,对全球来说Hp感染也是共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因为Hp感染不仅仅是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传染性疾病。Hp在胃癌的预防中是最重要而且可控的危险因素,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共识。根除Hp还能显著降低胃炎萎缩的进展、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终身感染,不治疗是不会自己消亡的。由于幽门螺杆菌不像肝炎那样早期易被发现,所以很多人并没有对这种细菌过多的关注。
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口-口途径、粪-口途径传播。口-口传播需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儿童时期的口对口喂养以及共用餐具增加了幽门螺杆菌传播机会。粪-口传播依赖于环境污染,以及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也许有人要问,幽门螺杆菌通过口-口传播,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带有幽门螺杆菌的朋友和自己在一起吃饭,就会让自己传染上幽门螺杆菌呢?
其实并没有这么可怕。幽门螺杆菌不似流感病毒,传播能力很强,范围广。幽门螺杆菌具有家族聚集性,以垂直传染为多。因此,父母有幽门螺杆菌很容易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使自己的孩子传染上。当然,要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分餐制还是需要施行的。但是中国人没有分餐的习惯,因此,碗筷的卫生就很重要。因为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较长,而放到大气中,由于氧气充足,因此很快就会死亡。因此碗筷洗刷后晾晒一下会减少感染的几率;饭前便后洗手、讲究卫生都是必须的。
感染上幽门螺杆菌后,通常没有特异性的症状,一般会有些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例如嗳气、腹痛、不适等。还有些人会出现痤疮、过敏性紫癜、哮喘、脱发等看似与消化系统没什么关系的病症。
因此,发现幽门螺杆菌要及早治疗。尤其以下人群,有发现幽门螺杆菌者更需要积极治疗:年轻人患上萎缩性胃炎或肠化生;严重胃炎患者;有溃疡、胃癌家族史的人;早癌治疗后还存在幽门螺杆菌的人,以及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整天心神不宁的患者。
以萎缩性胃炎为例,胃粘膜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会衰老,如果年纪较大有萎缩,可能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而年轻人萎缩性胃炎却可能经过长时间的变化,有可能发展导致肠化生、进而导致早癌甚至是进展期癌。 因此,一旦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是尽早推荐一线方案根除杀菌。(消化内科 王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