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哭闹,不但让家长急躁担心,有时也让儿科大夫颇为费解,但仔细观察也是有一定些微区别的,现将我们常见的情况叙述如下。
一、新生儿多见于生理性哭闹:1.新生儿应按需而非按时喂养,一旦饥饿哭闹不停,哺乳后哭闹即止。2.新生儿尚未完全适应外部环境,由于较大声音等刺激,可因受惊突然出现哭闹。3.由于日醒夜睡规律尚未建立,部分新生儿白天大睡,晚上哭闹,俗称“睡反觉”,对此白天应多刺激其醒来吃玩等,以便逐渐养成日醒夜睡规律。4.大便干结的新生儿,排便前由于肠蠕动增加、排便费力而出现哭闹。5.大小便污染刺激脐部,尿布更换不及时刺激会阴皮肤,包被长期捆绑过紧,长期处于某一姿势压迫肢体等不适都可引起新生儿哭闹。
二、口腔疾病:溃疡性口腔炎、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炎等,患儿饮食即哭,有时流涎。
三、肠道疾病:1.食用凉辣等刺激食物、不洁及变质饮食或腹部受凉刺激,可出现肠道痉挛、胃肠炎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引起腹部疼痛。2.婴幼儿大便带血,呕吐频繁,哭闹不止,表情痛苦,则应警惕肠套叠、肠梗阻。另外,小儿阑尾炎所致腹痛也是常见的哭闹原因。必要时做腹部B超协助诊断。3.有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嵌顿后则持续哭闹,面色苍白,属急症应尽快处理。
四、佝偻病:患儿表现为断续哭闹、烦躁不安、易惊等。
五、耳部疾病:由于溢乳或将水弄进耳中则可引起中耳炎出现红肿热痛。
六、其他:发热时、儿童顽皮难免跌打损伤(应特别注意头部及关节)、蚊虫叮咬、过敏性荨麻疹等都可引起患儿不同程度的哭闹。
总之,小儿哭闹,既有生理病理,也有轻重急缓,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细心、耐心与爱心,仔细观察哭闹时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伴随症状等,及时排除原因、及时就诊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儿二科 王俊杰)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