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我们这个手术要做多久啊?”一个家属已经焦急地询问我第若干遍了,我实在有点不耐烦了:“这我怎么知道,要看手术情况!”
“护士,我们这个床单脏了,麻烦你帮忙换一下吧!”“这也不算太脏啊,不巧现在干净的单子都换完了,明天再换吧!”
“护士,我家人这样的情况什么时候能出院啊?”“我们也不清楚,要看病人的恢复情况!”
在外科病房工作以来,经常会遇到家属问这些问题,被问得多了,便有些厌烦,直到九月六号那天早晨我的老父亲被送进了神经内科病房……
老爹已经81岁了,虽然年纪大,但是身体尚好,不用人照顾,我只是休班的时候就回家看看,不用操什么心。
这次病情来势汹汹,头晕恶心呕吐,走不了路,还尿不出来,做了CT,又做了磁共振,知晓是小脑梗塞,后循环缺血,影响平衡不说,视力也减弱,老爹那叫一个郁闷,每天唉声叹气,心情特差,为了让老爹尽快恢复健康,我每天除了上班,就陪护在老爹身边,陪他老人家聊天说话,还给他做喜欢喝的疙瘩汤,在我的记忆里,陪护老爹20多天的时间里,是我与老爹连续待得最长的一段时间,以前的时光,不是上学就是上班,也没有好好陪陪老爹,这次算是一种弥补吧。
在病房里感觉时间好漫长,每看到护士来巡视病房,我就赶忙上前询问:小脑梗塞后应该注意些什么?护士关切地对我说:病人要低脂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加强功能锻炼,这治病要慢慢来,着不得急,也不要太紧张。老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从发病到康复总是有一个过程的。听了这些话,情绪稍安,但是心里还是紧张的很,就怕出现并发症呀,意外什么的,心中特忐忑。这其中的焦虑与担心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
老爹身上有导尿管,那天不小心把床单弄湿了,我连忙去找护士,让她们来帮忙把床单换掉了。想想平时这种情况,忙的时候会找各种理由推诿,觉得特惭愧。
作为子女我们能做的就是悉心照顾好病人,让他心情舒畅配合治疗,尽早康复。
老爹病情渐趋稳定了,我在的时候一到王大夫查房就问,老爹的病情呀预后的,他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有时候遇到护士巡视也问:“我老爹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出院啊?”护士告诉我说:“看他恢复挺好的,应该很快了吧!”确实,老爹住了24天后出院,现在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基本能够自理。
多么熟悉的场景,多么熟悉的对话,作为护士的时候我显得有些被动,而作为家属我又是如此的主动。原来做了家属才知道:这所有的在护士眼里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是家属十分关心的,而且是迫切想要知道的!
这让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是不是我的工作态度出了问题?还是工作时间长了我的心变的冷漠?或者是我还没有学会换位思考和将心比心呢?……
确实,临床上护理工作繁杂而忙碌,护士现在需要承担着病人的治疗护理、生活护理还有心理护理。从我自己当病人家属的经历来说,我们在工作中绝不能为着自己的方便和一时的烦躁就对一些小事情敷衍,这些小事情有可能就是病人和家属特别关心的、迫切想要解决的。在医院这样的特殊环境下,病人是弱势群体,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护理措施为他们解决问题,精心护理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宽慰他们焦躁的情绪,这样才能体现我们护理工作的价值。
护士姐妹们,当你累的时候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吧,将自己处于另一个角色,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骨三科 苗 遐)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