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位思考——这是挂在李建爱护士长嘴上最多的词语,她强调要从患者的角度去理解和体恤患者及家长,从以前的病人要求我们什么就去做什么转换为我们主动去了解病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我们考虑的要比病人需要的更周全。儿科是综合性的病房,几乎所有系统的疾病都有,护理有其特殊性,加上陪护的家长流动性大,我们的护理、解释工作要更多更复杂更繁重。而且不少家长因孩子患病心急、挑剔,甚至动不动就骂人,给护士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然而,我们尝试着换位思考去理解病人,就多了很多包容,用我们真诚的服务,最终赢得家长的认可。
“你们待病人如亲人”一位出院的患儿母亲留言道。她的孩子属于静脉穿刺难度较高的孩子,以往的经验让孩子对打针充满恐惧,早上治疗时总找各种借口推脱,逃避打针,母亲说不动就动气打孩子。护士制止了母亲的行为,利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耐心开导孩子,和他一起玩游戏,解除他的紧张情绪,说服他接受治疗并一针完成了他的首次穿刺,从此孩子不再排斥打针,家长非常感激。
病房里很多患儿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陪护的,很多老人存在语言沟通的障碍,给护士们出了难题。一位34床患儿的爷爷,都跟他宣教了6遍,他还是什么都记不住,说,我不用懂那么多,有针打有药吃就行。主管护士今天刚和他沟通,明天他就记不得了。然而护士们从不泄气,依然热心向爷爷宣教,最后终于让爷爷清楚的记得主管护士、医生和护士长等,也了解了孩子的疾病和治疗、饮食等。爷爷有感的说:“你们的服务态度真好啊!”
感人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科室主任和医生们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尽早出医嘱,配合做好患儿检查结果的解释,使护士能腾出更多的时间为患者及家长服务。护士们的工作是琐屑繁忙的,她们每天关注着患儿病情、身心、治疗,还关注着生活上的细节,包括每一餐饭,每一晚是否睡好,每一个孩子皮肤是否都干净舒服等等,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让患儿及家长体会到了护士发自内心的关怀,并得到家长的肯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儿科全体护理人员,将以饱满的姿态,继续走一条具有儿科特点的优质护理服务之路。
(儿科二 杜菲菲)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